作者: yebuyugz9B 来源: 网络 日期:2024-12-09 19:31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在“教育过程”的关键指标“师幼互动”中提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为进一步剖析“一对一倾听”的教育意义,提高教师对幼儿表征的观察、解读和支持能力。近日,在书记园长荣晓梅、教学副园长李杨的高度引领下牡丹江市教育实验幼儿园开展了以“一对一倾听”为主题的系列园本教研活动。
活动伊始,荣园长带领全体教师对《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回顾,聚焦5个维度、15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察点糖心vlog在线观看。而后通过四个关键问题的深入探讨,确立倾听在幼儿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旨在提升教学质量,深化师幼关系。
交流话题一:谈谈你对“一对一倾听”的理解以及“一对一倾听”的意义与价值。
首先,荣园长抛出首个研讨议题,引导教师们思考“一对一倾听”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教师们热烈讨论,结合实际经验从教师、幼儿等不同角度出发阐述自己对于“一对一倾听”的不同理解!
针对其价值与意义,荣园长对各位教师的发言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提升。教师普遍认为一对一倾听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识别其个性化需求与兴趣,还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构建安全、信任的师幼关系,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交流话题二:结合学习和实践谈一谈我们在倾听过程中该听什么糖心vlog官网?怎么听?怎么做?
荣园长以老师们日常对“一对一倾听”的开展情况提出问题,老师们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头脑风暴,畅所欲言。老师们表示这里的“听”不是感官上的“听”,不是只关注听幼儿的表达,强调师幼之间的对话糖心vlog。有效的倾听是一种多感官与思维结合的复杂行为,是对声音的一种注意、选择和解析的过程。在倾听过程中要肯定、鼓励幼儿的任何表征方式;创造宽松环境,引导幼儿大胆用言语来表征;利用材料和环境的作用鼓励幼儿表征。
基于讨论,荣园长围绕“听什么”“怎么听”两大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听什么:听孩子的世界,如:听过程、听发现、听情绪情感、听真实需求、听兴趣、听个性差异。怎么听:平等交流、眼神互动、关注倾听习惯;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丰富、准确地表达意思;倾听时收集问题、归纳经验,并及时给与帮助和支持,为幼儿提供可行性策略。
交流话题三:在倾听实践当中,你遇到哪些困惑和问题?该如何解决?
在教研前,老师们结合本班开展倾听活动的实际情况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整理。现场老师们聚焦困惑进行深度思考、研讨和梳理,并进行经验分享。
最后将总体性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对此进行深挖探讨以及持续性的追踪探索。如:一对一倾听中孩子的逻辑混乱,前后的话不一致,教师该如何记录?幼儿表述的内容和实际玩的内容不一样怎么办?老师们通过集体的智慧也给研磨出了相对应解决策略,大家表示只有在轻松自然自主的氛围下,孩子才能无拘无地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或建议,在他们讲述完后给与鼓励,再适时纠正!同时采用师幼合作的方式引导加强幼儿的表征能力,如果在倾听时幼儿出现讲述内容与画面内容无关联的情况,尊重孩子的表达,可以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引导。
交流话题四:在倾听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怎样的儿童观?
无论是在理论认识还是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纷纷表示,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应该是积极的,综合的、儿童为中心的,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并尊重、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在一对一倾听时,教师需具备发展性的视角,对孩子的言行持宽容和理解的态度,认识到其表达可能是特定发展阶段的表现,而非简单的“对错”评价。
最后,荣园长根据本次教研进行了总结并给大家推荐了专业的书籍。荣园长教师对于幼儿的倾听需要教师全身心的去感受和理解幼儿在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好的倾听,可以促进教师与幼儿新颖的沟通,使教师与儿童在此过程中共同成长。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在实践和探索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倾听的过程中看见自己,在倾听的过程中看见儿童、理解儿童、相信儿童,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且有能力的学习者。
系列二:【力学笃行 共研共创】
教学副园长李杨表示聚焦“表征”和“一对一倾听”这一问题,在立足园本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更应该将实施目标和实施过程放在教师和幼儿身上。教师与幼儿建立一种积极的良好的互动状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是自然而非刻板的行为。
李园长带领教师们将日常理论学习进行不断深化,且付诸行动。如:学年组持续深度教研、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幼儿的一日生活等,这也让各位教师更加明晰如何基于“幼儿表征”开展高质量的“一对一倾听”活动。
在后续不断的实践、教研过程中依旧存在些许问题:只听不想,只记不思,记录多、分析少……根据问题不断展开教研,解决问题,使教师的“一对一倾听”能力呈现阶梯式成长。从“自主式倾听”,即教师自主用笔专心倾听幼儿,到“聚焦式倾听”,即教师思考幼儿分享的价值点,再到“全息式倾听”,即教师能听到幼儿传达出来的各方面信息,发现幼儿的想法和思考,还能及时回应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慢慢激发与释放其内在潜能。
在倾听交流中,幼儿给予了我们生活与教育的智慧,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这也正是倾听的意义所在。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未来,实幼人将继续倾听儿童的童言稚语,聚焦儿童的一举一动,追随儿童的脚步,迈向专业发展的"研"途,和儿童一起探究、发现、对话、成长……
撰稿:王雪纯
一审:王雪纯
二审:谷玉
三审:李杨